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Jackson Pollock



Jackson Pollock
1912/1/28-1956/8/11
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畫家以及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主要力量。他以他獨特創立的滴畫而著名。

在他的一生中,同時享有相當的盛名和惡名:他被認為是一名大部分時間隱居的畫家;他具有反覆無常的脾氣,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酗酒做鬥爭。


閱讀// 台灣美術家 顏水龍


顏水龍
出生於台南縣下營鄉紅厝村。雙親早逝,十二歲時祖母過世。
之後即一直在孤獨中成長,也因此培養了自我要求期許的堅強性格。

我看的是劉文三編的顏水龍,是中華兒童叢書系列之一,
因為目標是給國小看的,所以閱讀起來外行人都能懂。


1992顏水龍油話 春暖 

感受得到一片片的暖意,我覺得顏水龍的畫,大部份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情感。








簡單介紹 (資料來源 )
    
     顏水龍一生勤奮、執著,早年留學日本、法國。
 
    1950 年起,顏水龍作畫逐漸趨於某些特定的題材,以台灣原住民為題材的創作是一大特色,他的山胞畫像、蘭嶼風景等系列,至今都膾炙人口。

  顏水龍的原住民繪畫並非完全寫實,他多半用多層次平塗的筆觸、概念性的畫法來畫出皮膚部分;而衣飾則鮮麗多變化,其中以蘭嶼少女、屏東排灣族、山地門魯凱族婦女畫像更是他的最愛。從他的畫作中,我們見到質樸與堅毅的原住民特質與台灣文化的純淨。





以下是
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心得感想


他的畫為什麼濃濃魅力在,除了他的成長背景,還有他對故鄉台灣的愛,
這本書有幾段話,我覺得可以讓我更了解,

我把他的繪畫風格分為三方向,
一,色用色彩,用色方式
二,單純化與筆觸,畫法
三,是主觀表現,他的想法與意念,這點突出了他的個人風格

外光派

'' 顏水龍到日本求學時,日本畫壇當時受到歐洲印象派風格影響,
主張畫面要有光的色彩、和有陰影的色彩,
不能只是把受光的色彩加暗或加黑,來作為陰影部分的色彩,
例如,受光的部分假如是橙色或紅色調,那麼暗的地方,就可以用青或紫色。
這樣的光與色的躍動感覺,就有如在戶外看到的真實效果,
日本人把它成為[外光派(印象派)]。''

所以我們能看到顏水龍的創作裡,就很強烈的表現出色彩的大膽嘗試,顏色也很多變化。

顏水龍有說,他認為他是來自四面環海的台灣,陽光強烈,光影變化突出,加上亞熱帶的溫度,使得這樣環境成長的他,對於色彩的感覺就比日本的學生更明顯。

下面這張圖的用色我就覺得很特別。



單純 筆觸

另外一點是,單純,
顏水龍的老師藤島武二,
有告訴他過,

繪畫藝術中最重要的是[單純化]的問題,
把複雜的形象加以簡單化,就像在一大堆亂糟糟得線團中,如何裡出一個頭緒來,
只要把線頭找出,就容易找到他的全部了,這又是畫家表現在繪畫上的功力所在。

這番話,使顏水龍在繪畫創作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受用不盡,
每次繪畫時,都不會忘記如何去使每一色彩、用筆,都注意到形象的單純效果。

另外一位老師,岡田三郎助,擅長用筆,和製造用筆的觸覺效果,
集合兩人優點,使顏水龍的作品更加豐富而有內涵。



主觀表現

顏水龍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讀研究科時,
這時候已經窮的沒飯吃了,
也就是半工半讀的這時期,

他的畫藝又有更大的進步,
已經能從台灣的景物去探求主觀的表現,
也就是不僅描繪眼睛看到的景物形象,同時更能用自己內心的感覺,
把自己要表現的意念,注入畫面中,使作品不只是寫實,更能有自己的思想。

他把老師指導的觀念,再加上自己追求探討的感覺,
以台灣的景物為題材,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那就是他色彩有更突顯的海島型特色,
在注重形象單純化的理念中,他表現出平實簡潔的力量。


結論

顏水龍的油畫創作,
真的能看見台灣的鄉土氣息,

粗獷而優美,
雖然不像大部分現代畫,都筆觸比較精緻,
但卻有細膩的情感,也是大有魅力所在。

這本書看下來,
顏水龍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專攻不同老師,
他都能學到精髓,一步步再融合貫通,然後加上自己的想法,
成就了個人風格,這是他很厲害的地方,我要好好學習。

他的努力經過,期間有挫敗,有困難,但他不灰心,
再接再厲的思考與研究,因而能有收穫。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演講//《MISC:混回的視像》平面設計專題講座

 MISC:混回的視像 》-
我們由他的視角看見甜梅號的聲音

主講人:misc
時間:11/7() 6:30 pm - 8:30 pm
點:元智大學Museum cafe(五館三樓)

熱愛搖滾樂的Misc,樂於挑戰各種創作手法。設計風格多變,著迷研究特殊印刷。曾設計多組國外樂團來台演出海報主視覺DeerhunterSpiritualizedSTARS…等。近期投入甜梅號樂團巡迴視覺、周邊製作。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課堂// Julie Mehretu

Julie Mehretu


演講// 別把鑽石當玻璃珠 - 劉大偉 - 迪士尼獅子王設計主筆

「別把鑽石當玻璃珠」

好萊塢首位華人動畫大師
迪士尼獅子王設計主筆劉大偉,將分享他追尋夢想的生命故事:
放棄三億穩定收入卻平安喜樂,他說專注在命定的夢想比追求每日吃喝更為重要。
但是,我們的
夢想
是什麼呢?
講員:
劉大偉
日期:102/ 11/06
時間:12:00~14:00

地點:R60312

在廖彩萱的推薦下,我發樓到了這場演講,
雖然前半場因為打工錯過,還是飛奔趕去了後一小時的下半場。


課堂// Paul McCarthy: "Painter" (1995)


一開始看這個影片作品時,覺得很詭異,除了整個影片感覺很粗糙之外,
畫個作品下第一筆前可以先喃喃自語,前戲也太多太久了吧?

在來是他不斷發出來的噪音,剛聽會覺得他很像小孩子,自己跟自己說話又亂叫一通,
但是毫無意義的一直重複,聽久了讓人焦躁,很快的我沒興趣再看下去了。

後面越來越失控,不斷自殘,最後還真的砍斷一隻手指,流出血,
畫面粗糙噁心不乾淨,看得我好想吐,

我轉頭問我朋友,如果你原喜歡的大師抽像作品,是在這種方式下創作出來的,
那你還會喜歡嗎?
我們的答案都是no!會覺得有點病態,看到作品就心裡不太愉快。

Paul McCarthy以諷刺的手法想要呈現什麼價值觀?
我想他的影片若不是老師撥放要求看完,我大概在前30秒就關掉影片了。


閱讀// 中華兒童叢書


上週回家,媽媽拿了幾本書給我,說是被圖書館清出來的書,看我要不要看。
我一看,居然是''中華兒童叢書''!
不就是國小的時候總是會被逼著看''中華兒童叢書''嗎?!

為什麼說是被逼的?
因為閱讀,對我一向都是一件艱困的事,
何況中華兒童叢書,不好笑,字太多,太嚴肅,然後還要寫心得。
我常常跳著看,靠我的想像力補齊內容,就把心得交拆了。

雖然回憶不美好,但是再次看到這系列讀物,
還真得有點懷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