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紀錄片蝸牛星球+導演映後座談
蝸牛星球Planet of Snail
導演:李承俊 YI Seungjun
2011│普│87 min│韓國
得獎紀錄:
★ 2012翠貝卡電影節入圍
★ 2011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 最佳紀錄長片
★ 2012翠貝卡電影節入圍
★ 2011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 最佳紀錄長片
劇情簡介:
永成小時候因為一場嚴重的發燒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他經常將自己形容為一隻緩慢的「蝸牛」,認為自己已被世界拋棄;直到蘇禾這位天使般的女人走進了他的生命,而她是個只有小女孩身高被脊椎痼疾所苦的女人。是愛情,她戲劇性地改變了永成的生活,和她結婚,嘗試去做自己看不見也聽不到的事情,滑雪橇、游泳、寫文章都是。這天,永成獨自出門進行此生最大的冒險,蘇禾在家焦急著,但也期待著,發現屬於彼此生命中更寶貴的事情。 |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Jackson Pollock
閱讀// 台灣美術家 顏水龍
顏水龍
出生於台南縣下營鄉紅厝村。雙親早逝,十二歲時祖母過世。
之後即一直在孤獨中成長,也因此培養了自我要求期許的堅強性格。
我看的是劉文三編的顏水龍,是中華兒童叢書系列之一,
因為目標是給國小看的,所以閱讀起來外行人都能懂。
1992顏水龍油話 春暖
感受得到一片片的暖意,我覺得顏水龍的畫,大部份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情感。
簡單介紹 (資料來源 )
顏水龍一生勤奮、執著,早年留學日本、法國。
1950 年起,顏水龍作畫逐漸趨於某些特定的題材,以台灣原住民為題材的創作是一大特色,他的山胞畫像、蘭嶼風景等系列,至今都膾炙人口。
顏水龍的原住民繪畫並非完全寫實,他多半用多層次平塗的筆觸、概念性的畫法來畫出皮膚部分;而衣飾則鮮麗多變化,其中以蘭嶼少女、屏東排灣族、山地門魯凱族婦女畫像更是他的最愛。從他的畫作中,我們見到質樸與堅毅的原住民特質與台灣文化的純淨。
以下是
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心得感想
他的畫為什麼濃濃魅力在,除了他的成長背景,還有他對故鄉台灣的愛,
這本書有幾段話,我覺得可以讓我更了解,
我把他的繪畫風格分為三方向,
一,色用色彩,用色方式
二,單純化與筆觸,畫法
三,是主觀表現,他的想法與意念,這點突出了他的個人風格
我把他的繪畫風格分為三方向,
一,色用色彩,用色方式
二,單純化與筆觸,畫法
三,是主觀表現,他的想法與意念,這點突出了他的個人風格
外光派
'' 顏水龍到日本求學時,日本畫壇當時受到歐洲印象派風格影響,
主張畫面要有光的色彩、和有陰影的色彩,
不能只是把受光的色彩加暗或加黑,來作為陰影部分的色彩,
例如,受光的部分假如是橙色或紅色調,那麼暗的地方,就可以用青或紫色。
這樣的光與色的躍動感覺,就有如在戶外看到的真實效果,
日本人把它成為[外光派(印象派)]。''
所以我們能看到顏水龍的創作裡,就很強烈的表現出色彩的大膽嘗試,顏色也很多變化。
顏水龍有說,他認為他是來自四面環海的台灣,陽光強烈,光影變化突出,加上亞熱帶的溫度,使得這樣環境成長的他,對於色彩的感覺就比日本的學生更明顯。
下面這張圖的用色我就覺得很特別。
下面這張圖的用色我就覺得很特別。
單純 筆觸
另外一點是,單純,顏水龍的老師藤島武二,
有告訴他過,
繪畫藝術中最重要的是[單純化]的問題,
把複雜的形象加以簡單化,就像在一大堆亂糟糟得線團中,如何裡出一個頭緒來,
只要把線頭找出,就容易找到他的全部了,這又是畫家表現在繪畫上的功力所在。
這番話,使顏水龍在繪畫創作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受用不盡,
每次繪畫時,都不會忘記如何去使每一色彩、用筆,都注意到形象的單純效果。
另外一位老師,岡田三郎助,擅長用筆,和製造用筆的觸覺效果,
集合兩人優點,使顏水龍的作品更加豐富而有內涵。
主觀表現
顏水龍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讀研究科時,
這時候已經窮的沒飯吃了,
也就是半工半讀的這時期,
他的畫藝又有更大的進步,
已經能從台灣的景物去探求主觀的表現,
也就是不僅描繪眼睛看到的景物形象,同時更能用自己內心的感覺,
把自己要表現的意念,注入畫面中,使作品不只是寫實,更能有自己的思想。
他把老師指導的觀念,再加上自己追求探討的感覺,
以台灣的景物為題材,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那就是他色彩有更突顯的海島型特色,
在注重形象單純化的理念中,他表現出平實簡潔的力量。
真的能看見台灣的鄉土氣息,
粗獷而優美,
雖然不像大部分現代畫,都筆觸比較精緻,
但卻有細膩的情感,也是大有魅力所在。
這本書看下來,
顏水龍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專攻不同老師,
他都能學到精髓,一步步再融合貫通,然後加上自己的想法,
成就了個人風格,這是他很厲害的地方,我要好好學習。
這時候已經窮的沒飯吃了,
也就是半工半讀的這時期,
他的畫藝又有更大的進步,
已經能從台灣的景物去探求主觀的表現,
也就是不僅描繪眼睛看到的景物形象,同時更能用自己內心的感覺,
把自己要表現的意念,注入畫面中,使作品不只是寫實,更能有自己的思想。
他把老師指導的觀念,再加上自己追求探討的感覺,
以台灣的景物為題材,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那就是他色彩有更突顯的海島型特色,
在注重形象單純化的理念中,他表現出平實簡潔的力量。
結論
顏水龍的油畫創作,真的能看見台灣的鄉土氣息,
粗獷而優美,
雖然不像大部分現代畫,都筆觸比較精緻,
但卻有細膩的情感,也是大有魅力所在。
這本書看下來,
顏水龍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專攻不同老師,
他都能學到精髓,一步步再融合貫通,然後加上自己的想法,
成就了個人風格,這是他很厲害的地方,我要好好學習。
他的努力經過,期間有挫敗,有困難,但他不灰心,
再接再厲的思考與研究,因而能有收穫。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演講//《MISC:混回的視像》平面設計專題講座
《 MISC:混回的視像 》-
我們由他的視角看見甜梅號的聲音
主講人:misc
時間:11/7(四) 6:30 pm - 8:30 pm
地點:元智大學Museum cafe(五館三樓)
熱愛搖滾樂的Misc,樂於挑戰各種創作手法。設計風格多變,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課堂// Paul McCarthy: "Painter" (1995)
一開始看這個影片作品時,覺得很詭異,除了整個影片感覺很粗糙之外,
畫個作品下第一筆前可以先喃喃自語,前戲也太多太久了吧?
在來是他不斷發出來的噪音,剛聽會覺得他很像小孩子,自己跟自己說話又亂叫一通,
但是毫無意義的一直重複,聽久了讓人焦躁,很快的我沒興趣再看下去了。
後面越來越失控,不斷自殘,最後還真的砍斷一隻手指,流出血,
畫面粗糙噁心不乾淨,看得我好想吐,
我轉頭問我朋友,如果你原喜歡的大師抽像作品,是在這種方式下創作出來的,
那你還會喜歡嗎?
我們的答案都是no!會覺得有點病態,看到作品就心裡不太愉快。
Paul McCarthy以諷刺的手法想要呈現什麼價值觀?
我想他的影片若不是老師撥放要求看完,我大概在前30秒就關掉影片了。
閱讀// 中華兒童叢書
我一看,居然是''中華兒童叢書''!
不就是國小的時候總是會被逼著看''中華兒童叢書''嗎?!
為什麼說是被逼的?
因為閱讀,對我一向都是一件艱困的事,
何況中華兒童叢書,不好笑,字太多,太嚴肅,然後還要寫心得。
我常常跳著看,靠我的想像力補齊內容,就把心得交拆了。
雖然回憶不美好,但是再次看到這系列讀物,
還真得有點懷念起來。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插畫- 浅妻健司Kenji Asazuma
Kenji Asazuma是個日本插畫家,
不過在搜尋網頁時,Kenji Asazuma並沒有任何中文資訊和網頁資料,
所以我就直接殺到他的個人網站:
Kenji Asazuma
積極出版和廣告業中心。
訂閱:
文章 (Atom)